香港龜友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80820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轉貼 ) 龜鱉圖鑑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52: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3:52 編輯

【泥龜科簡介】
泥龜科現存僅一種,即中美洲河龜(Dermatemys mawi),分佈於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和伯利茲。泥龜體型較大,背甲超過半米,主要生活與淡水中,也可見於海灣、瀉湖。泥龜科在史前分佈遠比現在廣泛,我國發現有很多化石。


泥龜科 - 泥龜屬(Dermatemys)


中美洲河龜
Dermatemys mawii
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都曾發現過白堊紀泥龜的化石,但如今泥龜家族只剩下了這一名成員。牠們擁有完善的呼吸系統,可以長時間在水中逗留。它們將水從嘴和鼻吸入,其鼻腔後側的咽膜能夠從水中提取氧氣。由於長期在水中棲息,美索美洲河龜的四肢稍有退化,由於四肢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陸上爬行對它們而言變得相當困難
【別名】美索美洲河龜、泥龜
【英名】Central American river turtle
【分佈】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和伯利茲
【習性】草食性;會吃水草及蔬菜等植物
【溫度】25~28℃
【全長】60~65cm
【保育等級】 CITES-II

【稜皮龜科簡介】
稜皮龜科現在僅稜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一種,生活於海洋中的不具角質盾片而為皮膚覆蓋的大型龜類,現存僅一種,是現存最大的龜鱉類。是龜鱉目中個體最大者,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2米餘;體重可述800-900公斤。稜皮龜主要分佈在熱帶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爾也見於溫帶海洋。據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小組發表的海龜調查報告表明,稜皮龜的產卵數量,在過去的20年間減少了95%以上,有可能在今後10-20年內滅絕。


稜皮龜科 - 稜皮龜屬(Dermochelys)


稜皮龜
Dermochelys coriacea
頭頂鱗片排列複雜而不規則。背甲的骨質殼由大小不等的多邊形小骨板鑲嵌而成,有7條規則的縱稜。腹面有5條縱稜。整個骨殼覆以平滑的革質皮膚。上頜有兩個大的三角形齒突起。四肢呈槳狀,前肢特別發達,後肢短。尾十分短小。背面黑褐色,有淺黃色斑,腹面顏色較淺。它的頭部、四肢和軀體都覆以平滑的革質皮膚,沒有角質盾片,背甲的骨質殼由數百個大小不整齊的多邊形小骨板鑲嵌而呈,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條規則的縱行稜起,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革龜。稜皮龜是一種生活在遠洋的動物,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偶爾也見於近海和港灣地帶。由於四肢巨大,並且變成了槳狀,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將」之稱
【別名】舢板龜、革龜、燕子龜
【英名】Leatherback Turtle
【分佈】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水區域
【習性】以小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海藻為食
【溫度】5~38℃
【全長】200~230cm
【保育等級】 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53:19 | 只看該作者

【海龜科簡介】

海龜分佈遍及各個溫暖海域。海龜科是生活於海洋中的具角質盾片的大型龜類,四肢呈鰭狀,擅長游泳,僅在繁殖期才返回陸地產卵。海龜科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均吃,引種類不同而有所偏重。平常所提到的海龜是綠海龜(Chelonia mydas),背甲長1米左右,最長達1.5米,以遊歷數千公里而返回出生地產卵而聞名。海龜科體型最小的成員是麗龜(Lepidochelys olivacca),背甲通常不到0.7米,最大的成員則是蠵龜(Caretta caretta),背甲長1.5米,最大可達2米。

海龜科 - 蠵龜屬(Caretta)
海龜科 - 海龜屬(Chelonia)

赤蠵龜

Caretta caretta
黑蠵龜

Chelonia agassizii
赤蠵龜頭部與身體比例較其他海龜大,頭與體背紅或紅褐色,腹黃色。顎鉤狀,頭大而寬,嘴部肌肉與骨骼強而有力,能輕易咬碎無脊椎動物的外殼。頭背鱗片對稱排列,前額鱗二對,背甲前緣橢圓形,後緣趨尖,中央稍隆起。幼體背部具3個強稜,成長後逐漸不顯。四肢槳狀,前肢長,具爪。因產卵地分佈緯度的關係,目前多為人為所開發,生存受極大威脅黑蠵龜這種海龜的名字源於它們幾乎純黑色的背甲,背甲的形狀是「水滴型」, 「水滴」的狹窄部份在海龜 的下體。這個品種海龜的胸甲通常是暗灰色或灰白色也有一些是暗綠色。頭頂具對稱大鱗十二塊, 前額鱗一對。 盾片鑲嵌排列;。腹甲前後緣圓出,前端中央有一 枚三角形的咽間盾。四肢槳狀,覆以大鱗,在前鰭狀肢上生有一個附爪,前肢的爪大而彎曲呈鉤狀
【別名】紅海龜、靈蠵、靈龜、嘴蠵、大西洋蠵龜【別名】黑海龜、太平洋綠海龜
【英名】Loggerhead turtle【英名】Pacific green turtle
【分佈】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與地中海之熱帶到溫帶海域【分佈】智利到美國再到加拉巴哥群島、夏威夷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西部
【習性】雜食性;以魚、蝦、蟹、軟體動物和藻類為食【習性】雜食性;以海草,海藻類,海綿,軟體動物、水母為食
【溫度】26~32℃【溫度】25~32℃
【全長】90~120cm【全長】83~100cm
【保育等級】CITES-I【保育等級】CITES-I

海龜科 - 玳瑁屬(Eretmochelys)

綠海龜

Chelonia mydas
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綠海龜因其身上的脂肪為綠色而得名,外被扁圓形的甲殼,只有頭和四肢露在殼外,頭略呈三角形,為暗褐色,兩頰黃色,頸部深灰色,吻尖,嘴黃白色,鼻孔在吻的上側,眼大,前額上有一對額鱗,上頜無鉤曲,上下頜唇均有細密的角質鋸齒,下頜唇齒較上頜長而突出,閉合時陷入上頜內緣齒溝,舌已退化。背腹扁平,腹甲黃色,背甲呈橢圓形,茶褐色或暗綠色,上有黃斑,盾片鑲嵌排列,具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的斑紋,色澤調和而美麗玳瑁是海龜中體型相對較小的品種,玳瑁的背甲呈深棕綠色、琥珀色,脊稜明顯,盔甲異常厚及尾緣呈鋸齒狀,背甲上有不規則的淡色和深色的條紋,大多數這樣的條紋是黑色的或棕色的,從背甲的中部向邊緣輻,幼體的背甲呈心狀,盾片相互交迭;腹甲與甲橋顏色黃色;頭頂帶有棕黑色斑塊,嘴部帶黃色並伴有棕色條紋,喙呈鷹嘴狀;四肢有大塊的鱗片,呈棕黑色
【別名】無【別名】鷹嘴海龜、十三鯪龜、毒瑁
【英名】Green turtle【英名】Hawksbill sea turtle
【分佈】中國的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分佈】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熱帶珊瑚礁中
【習性】雜食性;捕食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大葉藻【習性】雜食性;捕食魚、蝦、蟹貝等,還兼食海藻
【溫度】25~32℃【溫度】25~32℃
【全長】120~153cm【全長】85~114cm
【保育等級】CITES-I【保育等級】CITES-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53:42 | 只看該作者

海龜科 - 麗龜屬(Lepidochelys)

肯普氏麗龜

Lepidochelys kempii
太平洋麗龜

Lepidochelys olivacea
肯普氏麗龜也是海龜中體型最小的種類,其特徵為背甲心型;這個種類的背甲邊緣有鋸齒,頭部和四肢是灰色;平時活動於較淺的水域。肯普氏麗龜的數量在海龜中為最少,牠的龜甲和蛋極富經濟價值,但是人類的巧取豪奪,令肯普氏麗龜即將頻臨絕種的壓力很大太平洋麗龜為海生龜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其頭背前額鱗兩對,肋盾多,六至九對,第一對與頸盾相切。腹部有四對下緣盾,而每枚盾片的後緣有一小孔。其四肢扁平如漿。頭、四肢及體背為暗橄欖綠色,腹甲淡橘黃色,所以被稱為「欖蠵龜」
【別名】肯普氏蠵龜【別名】欖蠵龜、麗海龜、姬賴利海龜、水貝龜
【英名】Kemp's ridley turtle【英名】Olive ridley turtle
【分佈】加勒比海【分佈】僅分佈於中國的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西、廣東、海南
【習性】雜食性;以蟹,軟體動物、水母,魚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習性】雜食性;以魚、節肢動物與軟體動物為食,也吃少量海藻
【溫度】25~32℃【溫度】25~32℃
【全長】60~74.9cm【全長】60~73.5cm
【保育等級】CITES-I【保育等級】CITES-I

海龜科 - 平背龜屬(Natator)


平背海龜

Natator depressa
平背海龜為澳大利亞特有的海龜品種;在海龜中只有平背龜的幼龜生活在沿海水域而不游入大海洋,這就是牠為澳洲特有的原因。其背甲扁平略呈心形,顏色為灰橄欖色,邊緣呈棕黃色。緣盾具有一層薄薄的蠟質,且邊緣略上翹。腹甲呈黃色。其血緣與蠵龜極相近,但其背甲中央較平。澳洲當地為了保護珍稀瀕危平背海龜,大型天然氣工程也被迫停建
【別名】無
【英名】Flatback turtle
【分佈】澳洲東北部水域
【習性】雜食性;以海草,海藻類,海綿,軟體動物、水母為食
【溫度】25~32℃
【全長】90~114.7cm
【保育等級】 CITES-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54: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3:56 編輯

【兩爪鱉科簡介】

兩爪鱉科現在僅兩爪鱉(Carettochelys inscupta)一種,分佈於新幾內亞和澳洲北部,但是在史前時期分佈比較廣泛,我國的化石種類無盾龜可能屬於此類。與鱉科相同,兩爪鱉科外表為皮膚而非角質盾片,並生活於淡水中。兩爪鱉體型較大,背甲超過70厘米,其四肢略呈鰭狀,高度適應水中生活。與鱉科不同,兩爪鱉科主要為植食性而非肉食性。


兩爪鱉科 - 兩爪鱉屬(Carettochelys)


飛河龜的白化種

白化飛河龜
Carettochelys insculpta albino


飛河龜
Carettochelys insculpta
其背甲較圓,呈深灰色,橄欖灰或棕灰色,近邊緣處有一排白色的斑點。邊緣略帶鋸齒,由於外緣骨骼發育良好,結構完整,故而沒有像鱉那樣的裙邊。也沒有盾片,代之以連續並且略帶皺褶的皮膚。背甲正中有一列刺狀脊。腹甲色淺,為白色,奶白色或淡黃色,略呈十字型。頭部大小適中,無法縮入殼內。眼睛的後方有一條灰色的條紋。鼻子豐厚多肉,並且很長,形同豬鼻。四肢為了適應水生生活而特化為鰭狀,也不能縮入殼中。在每一側前肢的近中點處都有兩枚明顯的爪甲,亦為其特徵之一。尾部偏短,背面覆蓋著一列新月型的鱗片,這些鱗片從尾巴的基部至尖端逐漸縮小。尾部下方的兩側長有明顯的皮膚皺褶,經大腿根一直延伸到後肢
【別名】豬鼻龜、兩爪鱉、擬鱉
【英名】Pig-nosed turtle
【分佈】澳大利亞北部、伊裡安查亞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
【習性】十足的雜食性動物,而略微偏向於植食
【溫度】26~30℃
【全長】46~51cm

兩爪鱉科 - 無盾龜屬(Anosteira)[已絕種]

茂名無盾龜
Anosteira maomingensis
其背甲微凸而腹甲稍平,整個殼體呈黑色,呈心臟形,骨板厚,肋板則為長條形。頸板寬大於長,前端中央後凹。椎板七塊窄而長,第七塊後半退化。腹甲後半成"丁"字形,舌腹甲前緣成平緩的波狀線,劍腹甲外緣不平行,向後緩慢尖斜,成圓頂銳角收尾。腹甲的骨橋部分很寬
【別名】未清無盾龜、無盾龜
【英名】N/A
【分佈】中國廣東省茂名市
【習性】N/A
【溫度】N/A
【全長】N/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3:56: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13 編輯

【鱷龜科簡介】
鱷龜科或稱嚙龜科、鼉龜科,僅以分佈於美洲的2屬2種大型淡水龜為代表。鱷龜科為兇猛的食肉性龜類,頭大而嘴成鉤狀,咬力強勁。鱷龜科中的北美擬鱷龜(Chelydra serpentina)背甲長約40厘米,分佈比較廣泛,分佈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西北部,真鱷龜Macroclemys temminckii背甲長60~80厘米,本部於美國東南部,可以在水中很好的偽裝自己,而舌頭的樣子象蠕蟲,平時靜止在水中張開嘴擺動舌頭,只等待貪嘴的魚兒上當。

鱷龜科 - 擬鱷龜屬(Chelydra)

北美擬鱷龜

Chelydra serpentina serpentina
南美擬鱷龜

Chelydra serpentina acutirostris
北美擬鱷龜為四個亞種中最常見的龜種,而市面上常見之擬鱷龜亦大部份為此種。頸部為突起之肉瘤。背甲微微隆起且後部有鋸齒狀邊緣並呈方圓形且顏色較暗,第三椎盾寬度不超過整体背甲寬度之三分之一。頭部較短,吻部微尖,且通常在上、下頜會有黑色條紋。一般的幼体背甲呈現黑或黑褐色,成体後會轉為棕色及灰棕色顏色。腹甲一般都是呈現黑、紅、橘紅或帶有紅、橘紅色斑點近乎圓形的背甲有些微的突起,並隨著成長而逐漸平坦,第三椎盾較小,不超過背甲長的25%,背甲顏色為橄欖棕色、暗褐色、橄欖灰色或者黑色,腹甲為黃、黃褐色或灰色。幼体時之背甲部份可見放射紋或圓點。下頜有三對鬚狀突起,前一對大,後二對細小。頸部為突起之肉瘤。尾部三列突起明顯。側腹、四肢突起非常多。在產地北部的棲息地,有時擬鱷龜會有冬眠現象,並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氣溫回昇後才出現
【別名】磕頭龜、北部平背鱷魚龜【別名】假鱷龜、厄瓜多爾平背鱷魚龜
【英名】North American (Common) Snapping Turtle【英名】South American (Ecuadorian) Snapping Turtle
【分佈】加拿大南部及東部,並延伸至美國東部【分佈】宏都拉斯北部、中美洲臨加勒比海地區,以及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爾沿太平洋地區
【習性】獵食所有水裡或岸上之小動物,只要可吞下的就是它的獵物【習性】獵食所有水裡或岸上之小動物,只要可吞下的就是它的獵物
【溫度】22~28℃【溫度】22~28℃
【全長】30~50cm【全長】20~41cm


南美擬鱷龜.JPG (22.72 KB, 下載次數: 50)

南美擬鱷龜.JPG

北美擬鱷龜.JPG (43.64 KB, 下載次數: 48)

北美擬鱷龜.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14: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15 編輯

中美擬鱷龜

Chelydra serpentina rossignoni
佛州擬鱷龜

Chelydra serpentina osceola
墨西哥擬鱷龜之整体顏色包含腹甲、背甲及皮膚比其他三個亞種要來的更深。幼体之背甲顏色為深灰色到黑色之間,緣盾之甲殼上有白點,腹甲有白色斑點。下頜有二對鬚狀突起顯的很特別、明顯。與佛洲擬鱷龜相同的是在頸部和其他表皮上之肉刺又細又尖,非常的明顯。頭部較寬且很強壯、上部較平坦,呈深褐色,吻部較狹窄細長。背甲部份偏向長方形且無明顯之隆起,第三椎盾最大,占背甲長的25%。腹甲前段占背甲長的40%以上。此龜種外型看起來比其它亞種更顯得霸氣十足,為四種亞種中數量最為稀少之龜種佛洲擬鱷之頸部為明顯突起之肉刺,其背甲呈長橢圓形且無明顯之隆起,而且前窄後寬,後部有明顯鋸齒狀,顏色一般較淡呈黃或黃褐色。腹甲前頁長度不超過其背甲長度的40%。第三椎盾前緣的寬幅與第二肋盾同寬或略寬。腹甲一般呈現單純的黃色。頭部較尖細,眼睛距吻端較近。倒鉤狀的上、下喙和三條鋸齒狀脊自尾巴頂端延伸至尾部。它是很兇猛之食肉動物,吃多種野生動物。在棲息地,當有人靠近時,佛洲擬鱷將會猛力攻擊。本亞種幼體較為膽怯,但成體相當凶暴好鬥,兇猛程度遠超過北美亞種
【別名】嚙龜、墨西哥平背鱷魚龜【別名】佛羅里達平背鱷魚龜
【英名】Mexican Snapping Turtle【英名】Florida Snapping Turtle
【分佈】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西部【分佈】佛羅里達及南喬治亞
【習性】獵食所有水裡或岸上之小動物,只要可吞下的就是它的獵物【習性】獵食所有水裡或岸上之小動物,只要可吞下的就是它的獵物
【溫度】22~28℃【溫度】22~28℃
【全長】20~38.9cm【全長】30~50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18:16 | 只看該作者


鱷龜科 - 真鱷龜屬(Macroclemys)


真鱷龜
Macroclemys Temmincki
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龜,頭大,嘴如鷹喙,背上有三列發達的鋸齒狀脊稜,在肋盾和緣盾間有一排較小的鱗片,尾巴長。全身為深褐色,常張開嘴利用粉紅色蟲狀舌頭吸引魚類前來,再突然閉口加以捕食。這亦是世上最具殺傷力的龜之一,雖然沒有牙,但嘴非常鋒利,單是一隻100磅重的也能輕易將掃把棍咬斷, 殼長在6吋時已經有能力咬斷筷子等物,所以要徙手拿起這種龜時要小心
【別名】凸背鱷魚龜、大鱷龜
【英名】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
【分佈】北美洲的美國東南部
【習性】會獵食任何可吞下之生物,包含同類在內的其它龜種
【溫度】20~26℃
【全長】40~80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18: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19 編輯

【動胸龜科簡介】
動胸龜科下大約有20個種(由於部分科中關於屬的劃分有爭議,其劃分並不能明確,下同。此科關於麝香龜屬的分類一直存在爭議。),分佈於新大陸從美國到南美洲北部,其中很多成員胸甲可以活動,能將殼完全封閉,因而得名。動胸龜科多為小型的淡水龜類,身長不到20厘米,但也有少數成員身長可達40厘米。動胸龜科成員常生活於泥濘的環境中,有些種類善於攀爬,均食用動物性食物。

動胸龜科 - 匣子龜屬(Claudius)
動胸龜科 - 動胸龜屬(Kinosternon)

窄橋匣龜

Claudius angustatus
斑紋泥龜

Kinosternon acutum
窄橋匣龜體呈橢圓形;背部有三條縱向的脊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的模糊。背甲尾部的緣盾無鋸齒且不向外擴張。第一塊脊椎盾甲普遍的向前伸展,而且與第一塊的兩對緣盾前端相接觸,最後一對肋盾從巨大臀部上方的外圍處分離開來。背甲表面時而變得粗糙是由於其生長紋和放射紋的緣故,而顏色通常為棕色或淺褐色且盾甲間有黑色的交界線斑紋泥龜背部中央通常有一條脊椎龍骨,也許在幼體的背甲兩側各有一條不清晰的、較為模糊的側脊椎龍骨。背甲上椎盾的寬度大於長度。背甲通常為棕色或黑色,盾甲間有黑色的接縫線。擁有前後兩塊鉸鏈蓋的腹甲,後面的那一塊末端沒有凹槽。閉合時,腹甲幾乎完全可以遮蓋裸露的部分。雌雄雙方的尾部末梢都有一根堅硬的角狀的尾刺
【別名】鷹嘴泥龜、窄橋蛋龜、窄龜、匣龜、窄橋麝香龜【別名】斑紋蛋龜、長鼻泥龜、墨西哥長鼻蛋龜
【英名】Narrow-bridged musk turtle【英名】Tabasco mud turtle
【分佈】韋拉克魯斯中部、瓦哈卡北部向南穿過危地馬拉北部到伯利茲城【分佈】墨西哥加勒比海低地,從韋拉克魯斯中部往東南方向到危地馬拉北部和伯利茲城
【習性】屬於肉食者,會吃其他小動物及腐肉【習性】肉食類為主,包括昆蟲和蝸牛
【溫度】26~30℃【溫度】26~29℃
【全長】15~16.5cm【全長】10.5~12cm



阿拉莫泥龜

Kinosternon alamosae
中美洲泥龜

Kinosternon angustipons
阿拉莫泥龜背甲較為平坦與狹窄,呈橢圓形,背部沒有凸出的脊椎龍骨。盾甲四周邊緣重疊成瓦狀。背甲後方的邊緣比較直,但並不向外側展開或向內彎曲。顏色一般是棕褐色、棕色及橄欖色,盾甲間有黑色的接縫線。透過半透明的盾甲時常可以看到下方骨骼的接合處。腹甲有一對可以自由活動的鉸鏈蓋且較為寬闊,緊緊貼合著外殼,因此,頭部、四肢、還有尾巴可以完全的被遮掩。如果有縫隙的話,那也只限於肛盾末端一個較淺的凹槽。腹甲呈微黃色,盾甲間有褐色的接縫線以及生長紋中美洲泥龜呈橢圓形為棕色,背甲的後部邊有一點凹陷,背甲後緣略有缺口。脊椎的第一塊至第三椎盾比第四和第五塊椎盾較闊及較長的,第五塊椎盾是最短最窄的。其腹甲狹隘、雙鉸鏈,缺口向後。甲橋寬度很窄,腋窩和腹股溝的鱗甲是在連接上的甲橋。 腹甲和甲橋是黃色與黑色接縫線。頭部較大,上頜骨既不是鉤,也沒有缺口,鈍吻不突出 。下巴上通常有三至六個觸鬚,頭部表面為黑褐色,四肢是灰色至灰棕色。雄性比雌性有長而厚的尾巴,而雌性比雄性則有較中的吻部
【別名】阿拉莫蛋龜【別名】哥斯大黎加泥龜、窄橋泥龜、中美洲蛋龜
【英名】Alamos mud turtle【英名】Central American mud turtle
【分佈】墨西哥太平洋沿海的低地【分佈】從加勒比海低地到尼加拉瓜至哥斯大黎加、托羅省、巴拿馬
【習性】肉食性;包括魚、小龍蝦、蝦,昆蟲、其他水生動物【習性】肉食性;包括魚、小龍蝦、蝦,昆蟲、其他水生動物
【溫度】22~34℃【溫度】24~32℃
【全長】12~13.5cm【全長】11.5~12cm



果核泥龜

Kinosternon baurii
哈利斯科泥龜
Kinosternon chimalhuaca
核泥龜背甲比較寬闊與平坦,最高與最寬處是均在背部中央的後方,成體果核無脊椎骨,盾甲邊緣沒有鋸齒,而剛出生的幼體卻有一條脊椎骨在背部中央。第一塊椎盾普遍的較長,向前方延伸擴張,背甲上的椎盾顯得比較扁平與寬闊,也許在背部中央形成很淺的凹槽。背甲的顏色從黑色到棕褐色有著不同的變化,有些甚至於接近透明色。因而有時可以看到骨架的結構。三條易變的淺黃色或奶油色的縱向條紋出現在背部,隨著時間會變得黯淡或模糊。腹甲底部有一對較為寬闊的鉸鏈蓋,前面的明顯比後面小,後方鉸鏈蓋的末端有一個不深的缺口,腹盾的長度幾乎與前鉸鏈蓋的長度相差無幾哈利斯科泥龜擁有長橢圓形的背甲,最高與最寬處是均在背部中央的前方,其背甲平坦及帶有三條不明顯的龍椎骨,而脊椎上的第二至五塊椎盾通常是比較闊及較長。背甲顏色為是火炭色、深棕色或橄欖油,往往帶有深色的色素或黑暗在盾甲上,有些甚至於接近透明色。其腹甲相當小,狹窄的腹甲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後方的那塊末端有凹槽。腹甲前鉸鏈蓋與後鉸鏈蓋的寬度分別小於背甲,頭部表面是棕色及帶有無數黃色橙色的條紋,其下巴亦有多對觸鬚。幼體時有一個黃色條紋從下側至下顎。頸部,四肢和尾巴表面是棕色 ,而下方為米黃。雄性比雌性有一個較大的頭部,較短的腹甲和更長的尾巴
【別名】三線動胸龜、三線蛋龜、果核蛋龜【別名】哈利斯科蛋龜
【英名】Striped mud turtle【英名】Jalisco mud turtle
【分佈】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分佈】沿南墨西哥的哈利斯科州和可利馬的查美拉南部和東部附近
【習性】屬於肉食者,但偶爾也進食自然界中的植物【習性】肉食性;包括蝸牛、魚、小龍蝦、蝦、昆蟲等
【溫度】18~32℃【溫度】22~28℃
【全長】7~12cm【全長】10~15.7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19:29 | 只看該作者

皺褶泥龜

Kinosternon creaseri
哥倫比亞泥龜

Kinosternon dunni
皺褶泥龜擁有咖啡色背甲,呈橢圓形,最高處位於背甲中央後半部,而且幾乎成垂直的角度於後半部背甲的輪廓,成體的背部中央有一條不是很明顯的椎龍骨,幼體時背的兩側各有一條模糊的側椎龍骨。第一塊椎盾的寬度和長度相差無幾,或者略微的超過長度,腹甲底部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而且都比較長比較寬,因此可以完全閉合。後方鉸鏈蓋末端沒有凹槽,前鉸鏈蓋的長度超過了腹盾的長度,但略微的短於後面的那塊,喉盾大約是前鉸鏈蓋長度的一半哥倫比亞泥龜橢圓形的背甲呈略微的扁平,顏色大多為褐色,。成體的背甲中央沒有凸出的脊椎龍骨,相反的,在幼體時,有三條縱向的、較為模糊的脊椎龍骨。盾甲略微的重疊,外殼在腹甲的甲橋處收縮。狹窄的腹甲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後方的那塊末端有凹槽。腹甲前鉸鏈蓋與後鉸鏈蓋的寬度分別小於背甲。而甲橋的長度卻是背甲最大,腋下盾甲和腹股溝盾甲相接觸。腹甲與甲橋通常是黃色並有黑色的接縫線
【別名】皺褶蛋龜【別名】哥倫比亞蛋龜
【英名】Creaser's mud turtle【英名】Dunn's Mud Turtle
【分佈】尤卡坦半島的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區域,以及金塔納羅奧州、坎佩切灣和墨西哥【分佈】哥倫比亞
【習性】以肉食類為主,包括昆蟲和蝸牛,但偶然也吃棕櫚果實【習性】肉食性;包括魚、小龍蝦、蝦、昆蟲、其他水生動物
【溫度】22~28℃【溫度】24~32℃
【全長】10~12.1cm【全長】15~17.5cm



黃泥龜

Kinosternon flavescens
西南黃泥龜

Kinosternon flavescens arizonense
黃泥龜名字來源於牠背部、喉部以及頸部兩側所共有的黃色。背甲為橄欖色至深棕色,光滑無稜,通常較為扁平;盾片有黑色的鑲邊。腹甲黃色至棕色,沿接縫處為黑色,雙鉸鏈關節。顎部和眼部為白色或黃色,常常還長有斑點。後腿內側點綴著粗糙的鱗片。幼體背甲每一枚盾片的後緣都有一塊黑色的斑點西南黃泥龜為黃泥龜的亞種,牠的喉盾比黃泥龜較長;而肋盾接縫線卻比較短;它的後鉸鏈蓋卻異常的狹小,有一對較長的甲橋。其背甲為橄欖色至深棕色,光滑無稜,通常較為扁平;盾片有黑色的鑲邊。由於牠最初被發現於亞利桑那州南部,所以亦稱為亞利桑那泥龜
【別名】黃澤泥龜、黃澤蛋龜、黃泥蛋龜【別名】亞利桑那泥龜、亞利桑那蛋龜、西南黃蛋龜
【英名】Yellow Mud Turtle【英名】Arizona mud turtle
【分佈】內布拉斯加州北部向南到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亞洲的東部和南部,亞利桑那州的東南部,直到墨西哥【分佈】亞利桑那州南部、索諾拉、墨西哥
【習性】雜食偏肉食性;會採食蠕蟲、節肢動物,以及蝸牛和蝌蚪【習性】雜食偏肉食性;會採食蠕蟲、節肢動物,以及蝸牛和蝌蚪
【溫度】21~28℃【溫度】21~28℃
【全長】12~16.2cm【全長】12~16.2cm



杜州黃泥龜

Kinosternon flavescens durangoense
伊利諾黃泥龜

Kinosternon flavescens spooneri
杜州黃泥龜為黃泥龜的亞種,牠有著非常短的前鉸鏈蓋;喉盾相當長;一個較短的肋盾接縫線,比較狹窄的後鉸鏈蓋,雌性比雄性較長;還有較長的甲橋,其背甲為橄欖色至深棕色,光滑無稜,通常較為扁平;盾片有黑色的鑲邊伊利諾黃泥龜為黃泥龜的亞種,其背甲為橄欖色至深棕色,光滑無稜,通常較為扁平,有著非常短的前鉸鏈蓋,喉盾相當長;盾片有黑色的鑲邊,只有下顎的前方和觸鬚呈黃色,頭部、頸部、四服顏色由黑色到灰色
【別名】杜州黃泥蛋龜【別名】伊利諾黃泥蛋龜
【英名】Durango mud turtle【英名】Illinois mud turtle
【分佈】墨西哥洲的奇哇哇、戈拉維拉、杜囊哥等地方【分佈】伊利諾州的西北部以及鄰近的愛荷華州和密蘇里州
【習性】雜食偏肉食性;會採食蠕蟲、節肢動物,以及蝸牛和蝌蚪【習性】雜食偏肉食性;會採食蠕蟲、節肢動物,以及蝸牛和蝌蚪
【溫度】21~28℃【溫度】21~28℃
【全長】12~16.2cm【全長】9~16.2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19:51 | 只看該作者

哈雷拉泥龜

Kinosternon herrerai
墨西哥毛足泥龜

Kinosternon hirtipes
哈雷拉泥龜背甲呈橢圓形,並帶有明顯的脊稜,幼體的背甲兩側還會各長有一條脊稜;頭大,吻突出,上顎的下勾明顯。背甲中央的後方是寬闊地帶,第一塊椎盾前後拉伸而且非常狹窄,因此沒有與第二塊緣盾接觸。成體的哈雷拉泥龜有唯一的一條脊椎龍骨,也許在幼體背甲兩側各有一條較為明顯、貫穿前後的側脊椎龍骨墨西哥毛足泥龜背甲橢圓形,並帶有光滑表面,其背甲呈橄欖色至棕色,接縫處帶有黑色鑲邊;而最大特徵之處為背部中央具有明顯的稜突,幼龜時尤其明顯。第十緣盾明顯地高出於其他緣盾。腹甲茶色至棕色,接縫間鑲有黑色;並且有兩個發育良好的鉸鏈關節。在野外主要棲息在牧豆樹灌木林和草原中的池塘、湖泊、河流、以及沼澤
【別名】哈雷拉蛋龜【別名】墨西哥毛足蛋龜
【英名】Herrara's mud turtle【英名】Mexican rough-footed mud turtle
【分佈】分佈於墨西哥東部中心的塔毛利帕斯州、維拉克魯斯州、聖路易斯波托西州、伊達爾戈、普埃布拉【分佈】德克薩斯州的大本德地區,以及往南的整個墨西哥平原
【習性】雜食性;會吃無花果、甲蟲、螞蟻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習性】雜食性;會食小魚、蝦,昆蟲及其他水生動物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2~17.5cm【全長】15.7~18.2cm



查帕拉湖泥龜

Kinosternon hirtipes chapalaense
聖胡安尼克泥龜

Kinosternon hirtipes magdalense
墨西哥毛足泥龜的亞種之一,在圓圓堅厚的背甲上呈橄欖色至棕色,腹甲茶色至棕色且大多不能閉合。其頭部、腋下四肢、尾巴皮膚周圍都有刺狀突起,外觀讓人想起了小鱷龜,另外嘴巴位置帶有輕微的淺色條紋及斑點墨西哥毛足泥龜的亞種之一,這個個體特別色彩明亮漂亮,體色為淡灰色。而背甲顏色的配合也是明亮的黃褐色。頭部帶有細小的點狀芝麻花樣特別顯眼,鼻子長而尖銳,四肢為灰棕色,腹甲和甲橋為淡黃色
【別名】查帕拉湖蛋龜【別名】聖胡安尼克蛋龜、安尼克泥龜
【英名】Lake chapala mud turtle【英名】San juanico mud turtle
【分佈】墨西哥查帕拉湖【分佈】墨西哥馬格達萊納河
【習性】雜食性;會食小魚、蝦,昆蟲及其他水生動物【習性】雜食性;會食小魚、蝦,昆蟲及其他水生動物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6.7~18.2cm【全長】15.7~18.2cm



墨西哥泥龜

Kinosternon integrum
白唇泥龜

Kinosternon leucostomum
墨西哥泥龜頭大而突出,下巴張有兩條短鬚;背甲中央呈黑色或褐色,背甲四周以及腹甲呈枯葉色;雙鉸鏈、腹甲大,能完全閉合。頸椎非常狹窄, 腹甲和甲橋是黃色,頭部大,有突出的嘴巴和鉤頜骨。頭部表面為深棕色,淺灰色或黃褐色腹側。有些暗黑色的斑點出現在頭部,部份個體帶有和黃色及黑色的條紋或散斑。頸部表面是啡黑至灰色 ,帶有粉黃色與黑色的散斑在下方,四肢是灰棕色與米色白唇泥龜頭部大,有突出的嘴巴和一鉤上頜骨,上下顎呈白色或米黃色,猶如白唇,另外有黃色條紋從鼻的左右方延伸落後頸部下方;背甲呈橢圓形為深褐色,四肢為灰棕色,幼體的脊稜突出,隨年齡的增長會慢慢變低;第一塊椎盾的寬度和長度相差無幾,或者略微的超過長度,腹甲底部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而且都比較長比較寬,因此可以完全閉合。下巴前方有一對觸鬚,後方亦有對小觸鬚
【別名】墨西哥蛋龜【別名】白吻泥龜、白唇蛋龜、白臉蛋龜、北部白唇泥龜
【英名】Mexican mud turtle【英名】White-lipped mud turtle
【分佈】索諾拉、奇瓦瓦、瓦哈卡州、塔毛利帕斯【分佈】韋拉克魯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
【習性】雜食性;會食小魚、蝦,昆蟲及其他水生動物【習性】雜食性;以魚、蝦、麵包蟲、蚯蚓、豬肉、雞肝為食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7~20.2cm【全長】12~17.4cm


南部白唇泥龜

Kinosternon leucostomun postinguiale
瓦哈卡泥龜

Kinosternon oaxacae
南部白唇泥龜有著一個相當平坦的背甲和狹窄的腹甲,喉盾比較短,腹股溝在甲橋上受到了明顯的阻礙並且從腋窩處分離開來。雄性腿上的聯結物發展的比較完整,眼窩後方的條紋通常很明顯。然而橋盾上下方的兩塊盾片是否相連就是鑑別南北種白唇泥龜比較有效的方法;如果是相連,則是北部白唇泥龜;如果不相連,則是南部白唇泥龜瓦哈卡泥龜背甲顏色一般以褐色或黑色為主,也許存在著黑色的斑點或黑色的接縫線,盾甲有略微重疊的跡象;腹甲帶有兩個鉸鏈關節,都可活動,但緊閉時,後肢常露在外面 。腹甲和甲橋為棕黃色,接縫處帶有黑色鑲邊;腋窩和腹股溝與盾甲接合。頭部小且表面有暗黑色斑駁 ,吻部呈「V」。下巴上有多對觸鬚。四肢表面為褐色灰色 ,腹側為米黃龜,尾部是完全褐色或灰色
【別名】南部白臉蛋龜、南部白吻泥龜、南部白唇蛋龜【別名】瓦哈卡蛋龜
【英名】Southern white-lipped mud turtle【英名】Oaxaca mud turtle
【分佈】墨西哥、尼加拉瓜、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分佈】墨西哥瓦哈卡州
【習性】雜食性;以魚、蝦、麵包蟲、蚯蚓、豬肉、雞肝為食【習性】雜食性;會食小魚、蝦,昆蟲及其他水生動物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0~12cm【全長】12~17.3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20:12 | 只看該作者

亞馬遜泥龜

Kinosternon scorpioides
恰帕斯泥龜

Kinosternon scorpioides abaxillare
亞馬遜泥龜的背甲呈長橢圓形,帶有三條明顯的稜脊;腹甲底部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而且都比較長比較寬,因此可以完全閉合;吻突出,下巴帶有兩跟短鬚。頭部表面是暗灰棕色,有橫向與大小不規則的暗色斑點;頜骨上帶有一些黃色的暗汙淡條紋。頸部、四肢和尾巴是灰棕色。雄性腹甲略凹,尾巴是長而厚;而雌性腹甲則平坦及尾部短小恰帕斯泥龜是亞馬遜泥龜的亞種,其腹甲底部呈黃色,並且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另外腹甲很明顯的分成三段,絞鏈發達,因此能完全閉合。腮部位置有縱紋、吻突出,下巴帶有兩跟短鬚,頸部、四肢和尾巴是褐色。背甲呈長橢圓形,帶有三條明顯的稜脊,其中中間一條較為平坦。雄性腹甲略凹,尾巴是長而厚;而雌性腹甲則平坦及尾部短小
【別名】蠍澤龜、黃頭蠍澤蛋龜【別名】恰帕斯中部泥龜、恰帕斯蛋龜
【英名】Scorpion mud turtle【英名】Chiapas mud turtle
【分佈】塔毛利帕斯、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分佈】墨西哥的恰帕斯州
【習性】雜食性,吃魚、蝸牛、兩棲類、昆蟲、藻類和植物【習性】雜食性,吃魚、蝸牛、兩棲類、昆蟲、藻類和植物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2~17.5cm【全長】12~17.5cm



白喉泥龜

Kinosternon scorpioides albogulare
紅臉泥龜

Kinosternon scorpioides cruentatum
白喉泥龜與紅臉泥龜的外貌十分相近,清楚留意其臉部紅色比較淡,臉側常形成淡淡的條紋,相比之下便不像紅臉泥龜那樣形成網格狀,重點是整個下巴與喉部位置都呈乳白色,亦因此特徵而得名。此品種有些個體頭頂會有一塊黑色斑,其背甲較高,稜脊發達,腹甲單一的黃色,四肢與頭頸上半部褐色,頭頸下半部至頸根黃白色,背甲第三第四椎盾處最高。同樣腹甲可以自由閉闔紅臉泥龜是亞馬遜泥龜的亞種,後提升為獨立的一個種。此龜有一奇特的腹甲,可以自由閉闔,就像箱龜一樣。不過有趣的是箱龜只有腹甲前段可以閉闔,而紅臉蛋龜卻是前後都可以活動閉闔,所以腹甲很明顯的分成三段。背甲呈長橢圓形,帶有三條明顯的稜脊。皮膚上花紋在幼體時不會表現出來,一定要養到一定的時期才能發出顏色,最理想的還是花紋的特質是大而紅為上品
【別名】白喉蛋龜、白喉動胸龜【別名】紅面蠍澤龜、紅頰泥龜、紅臉蛋龜、紅眼蛋龜、紅面動胸龜
【英名】White-throated mud turtle【英名】Red-checked mud turtle
【分佈】洪都拉斯至巴拿馬【分佈】加拿大與美國南方、墨西哥北部、中美洲
【習性】雜食性,吃魚、蝸牛、兩棲類、昆蟲、藻類和植物【習性】雜食性,吃魚、蝸牛、兩棲類、昆蟲、藻類和植物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2~17.5cm【全長】12~17.5cm



索諾拉泥龜

Kinosternon sonoriense
密西西比泥龜

Kinosternon subrubrum hippocrepis
索諾拉泥龜背甲呈淺棕色或褐色,頸喉部長有多根短鬚;腹甲底部大且前後各有一塊鉸鏈蓋,而且都比較長比較寬,因此可以完全閉合。其腹甲是棕黃色布朗,有斑駁,接縫處帶有黑色鑲邊;甲橋為棕龜。頭部是大,下巴上有三至四雙比較長的觸鬚 ,吻部側是不岔向後。灰色的斑駁會出現在頭部、頸部、四肢上的皮膚。頜骨是米黃色,有些個體會帶有黑色的斑點密西西比泥龜詳細的特徵包括腹甲底部的前後兩塊可閉合的鉸鏈盾甲,頭部兩邊各有兩條明亮的條紋,從嘴部延伸到頸部,缺少脊椎骨的背甲通常是黃色或黑色且無花紋,腹甲為棕色或褐色,有些個別的卻有著黑色的圖案。下巴和喉部一般是棕色和淺灰色,代表性的花紋和斑點為棕色,尾巴和四肢則是淺灰色的,眼睛和虹膜是黑色和黃色,腳上有明顯的蹼
【別名】索諾拉蛋龜【別名】密西西比頭盔泥龜、密西西比頭盔蛋龜
【英名】Sonoran mud turtle【英名】Mississippi mud turtle
【分佈】科羅拉多州、亞利桑那州、墨西哥、奇瓦瓦【分佈】密蘇里州的東南部至南部的海灣,西至德克薩斯中部,密西西比河下遊山谷流域北至肯塔基的西部,奧克拉瑪、阿拉巴馬
【習性】雜食性,吃藻類和較高的水生植物以及昆蟲、蝸牛、甲殼類動物、蠕蟲、魚和兩棲動物【習性】雜食性,吃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兩棲類、腐肉和水生植被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12~17.5cm【全長】7.6~12.1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20:41 | 只看該作者

佛羅里達泥龜

Kinosternon subrubrum steindachneri
頭盔泥龜

Kinosternon subrubrum subrubrum
佛羅里達泥龜是頭盔泥龜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頭部比較簡單、樸素,偶爾有雜色的紋路。有著較短的尾巴和平滑的外殼,背甲無任何條紋,胸盾呈尖銳三角形,大約為45度左右,不同與麝香屬龜類。他的甲橋通常都比東方泥龜要小,形狀和大小接近於果核泥龜。腹甲底部前端的鉸鏈蓋的長度往往大於後面的。成熟後的雄性會巨頭化,而且變的非常凶暴,又給人以不同的感覺是隨著成長不斷變化的有趣龜種甲殼形狀會變成長方形是區分其他亞種的要點。在野外一般不離開生活的水域,除了雨季和產卵季節頭盔泥龜之所以叫「頭盔」,是因為這種龜的頭部像單車運動員的頭盔相似。其背甲呈橢圓形,光滑且無脊稜,幼體時卻有三個縱向龍骨,隨著成長會漸漸消失,背甲兩側和尾側的弧度較大。另外幼體時腹甲和背甲的邊緣處都有明顯的紅色,這是整個頭盔泥龜共有的特徵,這種紅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頭部為中型,有一張略為突出的嘴巴和一鉤上頜骨。頭部通常是棕色及帶有一些黃色斑點;有兩條線紋於頭部和頸部側。頸部、四肢皮膚是棕色,腹甲為棕黃色。雄性有更長、更厚的尾巴,擁有和一對表面粗糙的大腿和小腿
【別名】佛羅里達頭盔泥龜、佛羅里達頭盔蛋龜【別名】東方泥龜、普通泥龜、頭盔蛋龜、頭盔動胸龜
【英名】Florida mud turtle【英名】Common mud turtle
【分佈】佛羅里達洲北部【分佈】康涅狄格州、墨西哥灣、德克薩斯州、密蘇里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
【習性】雜食性,吃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兩棲類、腐肉和水生植被【習性】雜食性,吃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兩棲類、腐肉和水生植被
【溫度】24~32℃【溫度】24~32℃
【全長】8~13cm【全長】8~12.5cm

動胸龜科 - 大麝香龜屬(Staurotypus)



巨型麝香龜

Staurotypus salvinii
墨西哥巨型麝香龜

Staurotypus triporcatus
巨型麝香龜體呈橢圓形,背甲上有三條縱向的脊椎骨,成體後往往會減弱或消退。中間的脊椎骨從第一塊椎盾的後部延伸,在11對邊緣盾甲的中間。背甲兩側的脊椎骨則沿著兩邊的肋盾延伸。第一塊到第四塊的脊椎盾往往是長度大於寬度,而第五塊卻是相反的。後半部的邊緣盾甲稍微的向外展開,第十、第十一塊略高於其他的九塊,第十一塊是所有邊緣盾甲最高的。通常為咖啡色或淺灰色,更多的特徵在它的腹甲,呈十字形交叉,包含了前端的一塊鉸鏈蓋,並且可以小範圍的閉合。前半部的鉸鏈蓋比後面要來得長,後面的比較尖銳且沒有凹槽,腹甲缺少喉盾和肋盾墨西哥巨型麝香龜是麝香龜中最大的一種。幼龜背甲有花班,腹甲上半較短。成體頭部有不規則的斑點狀花紋,鼻頭前端略紅上面成白色。吻部堅硬鋒利,有強而有力的上下顎,需要特別提防咬傷。頸部粗,兩側均長有神經敏感凸起物。下巴底長有一對觸鬚。背甲成橢圓形,上面有三條龍骨凸起,背甲花斑獨特類似於中國的水墨畫,亞成體或成體背甲花斑成放射狀。腹甲比背甲細窄,也有花斑。四肢粗大,均有黑色狀花斑。溫度適宜令體色也會好看,溫度低於正常生理需要溫度時體色發黑、行動緩慢、也會少量進食,溫度變化直接影響墨蛋體色變化
【別名】撒耳聞、太平洋巨型麝香龜、沙氏麝香龜、中美洲巨蛋龜【別名】大麝香龜、三弦巨型鷹嘴泥龜、墨西哥巨蛋龜
【英名】Chiapas giant musk turtle【英名】Mexican Giant Musk Turtle
【分佈】中美洲、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向南到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和伯裡茲城【分佈】北美洲的墨西哥、伯利茲、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貝里斯
【習性】屬於肉食者,會吃昆蟲和其它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和小魚【習性】肉食性;魚類,水棲性 無脊椎動物等
【溫度】25~30℃【溫度】25~30℃
【全長】25~31cm【全長】35~38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28:52 | 只看該作者

動胸龜科 - 麝香龜屬(Sternotherus)








刀背麝香龜

Sternotherus carinatus
平背麝香龜

Sternotherus depressus
刀背麝香龜背甲具有明顯的脊稜,形成陡峭的斜坡。背甲的顏色一般是淺棕色和橙色,有明顯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條紋,以及深暗色的邊沿。這些圖案在老年龜身上可能會褪去。腹甲黃色,喉盾缺如,所以只有十枚盾片,有別於泥龜和其他麝香龜。在胸盾和腹盾具有單個略具形態的鉸鏈關節,鼻部略呈管狀伸出,嘴部上方的喙盾成叉形,下巴處有一對觸鬚,皮膚通常是淺灰色或棕色及粉紅色並分佈著黑色的斑點。與其它麝香龜不同,本種十分害羞,它們極少咬人,或釋放異臭,並時常曬背。所謂麝香,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放出的一種異臭震懾敵人平背麝香龜背甲極為扁平且非常的平坦,頭和頸部稍帶綠色,並覆蓋著深色的網狀圖案,僅在頸部長有觸鬚。背甲前端兩側的緣盾略微呈鋸齒狀,每塊脊椎盾甲都與後方盾甲前端交迭。第一塊脊椎盾甲比較的長,從不於第二塊緣盾相接觸,另外4塊脊椎盾甲的寬度大於其自身的長度,第五塊則向後方擴展。背甲的顏色為黃褐色和咖啡色,伴有黑色或咖啡色的斑點與條紋。盾甲間有明顯的黑色交界線,腹甲為粉色和黃褐色,有唯一的一塊喉盾。頸部有縱向的斑紋圖案,條紋比較窄,不如虎紋麝香那麼明顯。下顎有一對觸鬚,四肢有腳蹼,雄性尾巴粗而長,顏色一般為褐色
【別名】稜背泥龜、屋頂龜、剃刀龜、刀背蛋龜【別名】平背蛋龜
【英名】Razorback Musk Turtle【英名】Flattened Musk Turtle
【分佈】密西西比州南部至德克薩斯州【分佈】阿拉巴馬州的黑沃裡爾河
【習性】雜食性;會食魚、蝦、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細絲狀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習性】雜食性;會食魚、蝦、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細絲狀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
【溫度】15~28℃【溫度】15~28℃
【全長】10~14.9cm【全長】7.6~11.4cm


巨頭麝香龜

Sternotherus minor minor
虎紋麝香龜

Sternotherus minor peltifer
巨頭麝香龜背甲上具有稜突,在幼體階段尤為明顯。表面比較平坦,有一條中央脊椎和兩條側脊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模糊或消退。椎盾呈覆瓦狀;棕色或橙色,接縫處有深色的鑲邊;可能有深色的點狀或輻射條紋狀的圖案。腹甲小,粉紅色或黃色,有一個不甚明顯的鉸鏈關節,和單枚的喉盾。僅在下巴上長有觸鬚。頭部有深色的斑點或條紋。雄性具有末端呈刺狀的大尾巴;而雌性尾巴的末端,僅只剛剛能夠到背甲的邊緣。巨頭麝香屬於高度水棲,可以看到它們沿著水底,徜徉在岩石、沉木和植物之間虎紋麝香龜背甲呈明顯的拱形,顏色多半是褐色或黃褐色並且有著較為模糊的黑色斑點或條紋。皮膚通常是棕色或淺褐色,四肢有灰色和黃色的色斑。巨大頭部的頂端有黑色斑紋,下巴長有一對觸鬚。頭的兩側及咽喉處有微黃色、黑色以及咖啡色且相互交錯的條紋。幼體與成體的花紋圖案極為相似,不同的是,幼體背甲中間有一條明顯的脊椎骨。虎紋麝香是一種喜好與行走在河床底部的龜類,很少曬太陽,可以長時間的呆在水下,因為牠有在水中換氣呼吸的能力,而這一切通過它口鼻中的小器官和咽喉來實現
【別名】巨頭蛋龜【別名】條頸麝香龜、虎紋頸蛋龜、虎紋蛋龜
【英名】Loggerhead Musk Turtle【英名】Stripped-necked Musk Turtle
【分佈】美國東南部、維吉尼亞洲的西南端和田納西州東部、喬治亞洲中部南至佛羅里達中部、西至密西西比中南部的珀爾湖流域【分佈】維吉尼亞的西南部到田納西州東部,南至密西西比的東南部
【習性】雜食性;會食魚、蝦、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細絲狀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習性】雜食性;會食魚、蝦、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細絲狀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
【溫度】15~28℃【溫度】15~28℃
【全長】8~13.5cm【全長】7~12cm

密西西比麝香龜

Sternotherus odoratus
偽虎紋麝香龜
Sternotherus sp.
密西西比麝香龜頭部有兩條淺色的條紋,下顎和喉部長有觸鬚。背甲光滑,或者有三條稜突,高隆而修長,沒有鋸齒;顏色棕橄欖色至深灰色,常常因披覆著一層藻類而顯得模糊不清。幼體的背甲上長有稜突和圖案,這些圖案為不規則的條紋或斑點,顏色深暗。腹甲較小,有十一枚盾片和一個不怎麼明顯的鉸鏈關節。雄性尾部的末端,有一個角狀的硬質釘突;而後肢的內側則綴有二小枚翹起的鱗片。雌性的尾部很短,末端形成一個銳利的尖角。牠們喜歡在淺水裡,或是漂浮著的植物中,將背甲的中央部分暴露在陽光中曬背。而且屬於高度水棲,極少離開水,但偶爾會爬到樹上去曬背偽虎紋麝香龜為密西西比麝香龜雄性與刀背麝香龜雌性的雜交品種,其背甲具有明顯的脊稜,形成陡峭的斜坡。而背甲的顏色主要為深淺棕色,帶有黑色斑點或放射狀條紋,以及深暗色的邊沿,腹甲呈黃色,有單枚的喉盾。皮膚顏色以黑色為主,頭部、四肢有黃色的斑紋相互交錯,斑紋多少會為個體而已,下巴長有一對觸鬚。部份個體頭部前端會有像密西西比麝香龜的V型斑紋,有些個體側不明顯。另外其頸部位置條紋看起來跟虎紋麝香龜很像,而且非常清晰。同樣不太喜歡上水面,比較喜歡淺水以及喜歡抓著漂浮著的植物,在陸地上較少活動,在水中則非常活躍
【別名】白眉龜、黑蛋龜、豹紋蛋龜【別名】偽虎紋蛋龜
【英名】Common Musk Turtle【英名】 N/A
【分佈】加拿大南部、美國東北部至東南部【分佈】雜交品種
【習性】雜食性;會食魚、蝦、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細絲狀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習性】雜食性;會食魚、蝦、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細絲狀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
【溫度】15~29℃【溫度】15~29℃
【全長】7.6~13.7cm【全長】7.6~13.7c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0: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08204 於 2013-5-22 14:35 編輯

【陸龜科簡介】
陸龜科下共有12個屬約50個種,為分佈廣泛的陸棲龜類,在澳洲和南極洲外的各大洲都可覓其蹤跡,其中包括一些偏僻的海島,主要為植食性,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陸龜科最豐富的地方是非洲,其中著名的種類有非洲大陸的豹斑象龜(Geochelone pardalis)和馬達加斯加島的輻射陸龜(Geochelone radiata)等,它們均有比較漂亮的花紋,分佈於其它地方的一些陸龜如印度星龜(Geochelone elegans)等也有美麗的花紋,為龜類收藏者所喜愛。陸龜科中有兩種體型巨大的種類,被稱為象龜,其中一種亞達伯拉象龜(Geochelone gigantea)分佈於印度洋的塞舌爾群島和馬斯克林群島,其背甲長達1.3米。分佈於太平洋的加拉帕哥斯群島的另一種加拉巴哥象龜(Geochelone nigra)體型更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龜,達爾文曾經到島上考察,加拉帕哥斯群島的不同島嶼上象龜的差別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啟發作用。我國陸龜科的化石比較豐富,但是現存的種類並不很多,均比較珍貴,其中四爪陸龜(Testudo horfieldi)是我國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陸龜科 - 角龜屬(Chersina)陸龜科 - 象龜屬(Geochelone)



挺胸龜

Chersina angulata
紅腿象龜

Geochelone carbonaria
挺胸龜在陸龜中是屬於中小體型的龜種,由於雄龜胸甲特別的突出而得名。這種胸甲是專門用來在繁殖期與其它雄龜爭奪雌龜的武器。可以用來將對手掀翻。雄龜有很強的領域性,而且一般都比雌龜大,所以最好不要將兩隻以上的雄龜養在一起。被掀翻的雄龜很難再翻身,時間過長會造成脫水及呼吸困難而死。同時這種龜也很膽怯,比較容易受驚,在飼養時要盡量避免無謂的抓取紅腿陸龜頭部與四肢有明顯的紅色鱗片,因而得此名。其背甲黑褐色,各盾片中央為黃色,前後緣不具鋸齒;腹甲呈淡黃,中央有小塊黑斑;四肢褐色,鱗片為鮮紅色,前肢五爪,後肢四爪,尾短,淡黃色。雄龜特徵也與其他陸龜差異性不大,尾部粗長腹甲凹陷,紅腿陸龜特殊之處在於成熟的紅腿陸龜雄龜,甲殼兩側會有凹陷,所以又被稱為窄腰陸龜,不過少數雌龜也會有此現象
【別名】挺胸陸龜【別名】櫻桃紅腿、窄腰陸龜
【英名】Bowsprit tortoise【英名】Red-footed tortoise
【分佈】南非、那米比亞南部、部分隔絕在博茨瓦納【分佈】巴那馬、哥倫比亞、巴拉圭、巴西、阿根廷
【習性】草食性;對蔬果的接受度頗高【習性】陸棲,草食性;喜食蔬果或多肉型植物
【溫度】25~30℃【溫度】20~29℃
【全長】25~30cm【全長】28~36cm
【濕度】55~60%【濕度】60~8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阿根廷象龜

Geochelone chilensis
黃腿象龜

Geochelone denticulata
阿根廷象龜也叫洽克陸龜,名子源自於棲息地區來命名,阿根廷象龜與紅、黃腿象龜有親戚關係。但最近耶魯大學的研究顯示,它們很可能是加拉巴哥象龜最近的血源親戚。幼龜極為類似蘇卡達,只是背甲較寬,邊緣較為上翹。隨著成長,體色會趨於黝黑。基於分佈地區的不同,阿根廷象龜在體型和體色上還是有所差異的。雄龜腹部有明顯的凹陷,典型的雄龜體型小於雌龜黃腿陸龜為大陸型第三大陸龜,前肢前端大塊到黃色鱗片,長形到背甲呈黑褐色。基本上黃腿象龜與紅腿象龜的分佈,習性,飲食與繁殖等都完全相同。雙方的差異僅僅在於體型與體色上。體型上黃腿大得多,但體色則是紅腿較鮮艷。由於棲息區域與紅腿互相重疊,所以市場上只見紅腿少見黃腿。黃腿象龜所需的濕度比紅腿更高,更不喜歡日曬。尤其在幼龜期濕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別名】恰克陸龜、玻利維亞陸龜、巴塔哥尼亞陸龜【別名】黃腿陸龜、南美陸龜
【英名】Argentine tortoise【英名】Yellow-footed tortoise
【分佈】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分佈】巴西、千里達、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爾
【習性】草食性;以野草和葉菜類為主食,水果也可少量餵食【習性】草食性;以青草、多肉植物果實及動物死屍為食
【溫度】23~32℃【溫度】18~35℃
【全長】25~35cm【全長】40~50cm
【濕度】65~70%【濕度】75~80%
【保育
等級】CITES-II
【保育等級】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5:49 | 只看該作者

印度星龜

Geochelone elegans
亞達伯拉象龜

Geochelone gigantea
印度星龜就是由它背甲上每一個鱗甲都有一個星星圖案而得名,牠也是象龜屬中最小的種類之一個,不過牠們與豹龜竟然是近親。有著黃色不規則黑斑點,嘴上緣略帶勾並呈鋸齒狀。背甲高隆,腹甲平坦,背腹甲均覆有黑黃相間的放射狀花紋,無頸盾,喉盾兩枚。四肢柱狀,呈黃色並有黑色斑紋,前肢五指,後肢四趾,無蹼。尾較短,尾尖無角質鱗,尾兩側有大角質鱗。 雄龜尾粗且長,腹甲凹陷;雌龜則相反亞達伯拉象龜的體型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與加拉巴哥象龜相抗衡的大型象龜,曾經是為數眾多的巨大型陸龜,亦是在印度洋海島上演進過程中還存留在這世上的少數品種。有著相當低、寬,而且帶有黑色的背甲,背甲上通常有著明顯的頸甲。由於餵食不當的食物,人工飼育的個體通常有著相當畸形的鱗甲。鼻孔呈縱向細長狀,因而能與其它像龜區別開來,另外頸部上方有一頸盾,但不是每隻個體一定都均有頸盾
【別名】斯里蘭卡星龜【別名】塞舌耳巨龜、阿爾達布拉龜
【英名】Star tortoise【英名】Aldabran giant tortoise
【分佈】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分佈】西印度洋亞達伯拉島
【習性】草食性;需要粗質的高纖維食物,避免肉類及蛋白過高的蔬菜【習性】草食性;以植物及果實為主要食來源,偶爾補充動物性蛋白質
【溫度】25~32℃【溫度】18~32℃
【全長】28~38cm【全長】90~122cm
【濕度】60~75%【濕度】60~8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加拉巴哥象龜

Geochelone nigra
豹紋陸龜

Geochelone pardalis
加拉巴哥象龜為體型最大的陸生龜類,與亞達伯拉象龜齊名世上最大的陸龜。其背上長有鞍形的巨大龜殼,在遇到敵害時便會把頭和四肢縮入殼內,而且腳非常強壯,形狀很像象的腳,因為棲息在陸地上,所以沒有蹼,但趾爪堅固。牠們的背甲特別的高,而且體內可以貯存大量脂肪,不但可在食物缺乏時期能夠提供熱能,更可以阻隔龜殼曝曬後所產生的高溫,避免身體的器官受到傷害豹紋陸龜是一種具明顯斑紋的大型龜類,在幼小時就非常兇猛,背甲主黃色呈橢圓形,每個鱗甲皆有一黑色邊。背部十三個大鱗甲都有一個黑色中心點,而且每塊都具乳白色或黑色斑紋似豹紋,並無頸盾。腹甲及四肢呈淡黃色,前肢前緣有大塊鱗片及後緣缺刻;頭部較小、尾短呈黃色。隨著背甲的生長,深色的中心點會被破壞並向上突起。雄性有著比雌性較長的尾巴,部份雄性身體也較長及腹甲凹陷
【別名】加拉帕戈象龜、黑陸龜【別名】豹紋象龜、豹紋龜、豹龜
【英名】Galapagos tortoise【英名】Leopard tortoise
【分佈】厄瓜多爾加拉巴哥群島【分佈】非洲大陸的蘇丹、埃塞俄比亞、南非等地
【習性】草食性;以仙人掌葉或果實等植物為主食,偶爾補充動物性蛋白質【習性】完全草食性;但需定期補充鈣粉及綜合維生素
【溫度】20~30℃【溫度】15~32℃
【全長】100~125cm【全長】40~60cm
【濕度】60~80%【濕度】40~70%
【保育等級】CITES-I【保育等級】CITES-II

緬甸星龜

Geochelone platynota
輻射陸龜

Geochelone radiata
和印度星龜外形十分相近,最大的不同在於龜殼輻射的紋路,印度星龜每個背甲的輻射紋路在八條或以上,而且腹甲亦有相同的輻射紋,但緬甸星龜背甲的輻射紋只有六條或以下,呈現十分對稱的放射排列,不似印度星龜較為混亂的分佈,而其腹甲則無輻射條紋,僅留下數個對稱的塊狀黑片。其背甲扁平不隆起,頭及四肢呈現黃棕色,前腳布有粗大隆起的鱗片,腹甲是黃色的,而且有著大塊的三角形黑色斑點,而不像印度星龜的放射狀黃線輻射陸龜具有典型的陸龜體態:一個高高隆起的背甲,粗鈍的頭部和粗大的四肢。除了背甲鮮艷的顏色變化之外,它的腿和腳都是黃色的,和頭部的顏色一樣。輻射陸龜每片背甲的中央並不隆起,所以輻射陸龜的背甲十分平滑,而不是隆包不平的。牠們的星狀花紋看起來也比其他種類的龜更為清晰。輻射陸龜雄性與雌性之間也有著一些不同,不過這些差異是很小的。一般來說,雄性的尾巴較長,雄性腹甲的凹陷也比雌性要明顯得多
【別名】粗紋星龜、六紋星龜【別名】放射陸龜、輻紋陸龜、輻射龜
【英名】Burmese star tortoise【英名】Radiated tortoise
【分佈】緬甸南部【分佈】非洲馬達加斯加海島的南部
【習性】陸棲,草食性;屬於純植物食性動物【習性】草食性;以牧草與多汁植物為食
【溫度】23~32℃【溫度】18~30℃
【全長】18~30cm【全長】30~40cm
【濕度】60~80%【濕度】60~8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6:28 | 只看該作者

蘇卡達陸龜

Geochelone sulcata
安哥洛卡象龜

Geochelone yniphora
其外觀與豹紋陸龜相似,但甲殼上並沒有花俏的紋飾,幾乎是接近單純的亮棕色,包括整個頭部四肢及腹甲。盾板邊緣為深褐色,腹甲為黃色或乳黃色。 背甲寬廣而高,前、後緣為鋸齒狀,前肢鱗片大而重疊,後腿有明顯的二或三個刺狀突起。喉甲突出,某些雄性成體在前面及後面的緣盾會明顯捲曲,大腿後側有數枚圓錐形的粒狀鱗片。牠們可是在世界中第三的最大龜背甲由裡向外顏色依次變深,呈高圓拱型,從甲片中間的淺棕色逐漸過渡到甲片外緣變為黑色,背甲上有非常淺的放射條紋。在腹甲咽喉部有單一的喉盾,似鳥喙狀從咽喉處沿頸部彎曲深出。在肋盾處有淺棕色與棕色交替的楔形圖案。雄龜較雌龜要大。因為交配需要,所以在雄龜的胸甲後部有明顯的凹陷,雄性的背甲後緣顏色也明顯較雌龜艷麗,而且有較雌龜擴大的上腹甲
【別名】非洲盾臂陸龜【別名】馬達加斯加角龜、犁頭龜
【英名】African spurred tortoise【英名】Angonoka tortoise
【分佈】由塞內加爾到埃塞俄比亞、蘇丹、尼日爾、馬裡【分佈】非洲馬達加斯加海島西北部
【習性】陸棲,草食性;喜食蔬果,多肉型植物【習性】草食性;在早晨和黃昏各喂一次
【溫度】23~30℃【溫度】20~30℃
【全長】45~83cm
【全長】45~48cm
【濕度】50~70%【濕度】60~7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

陸龜科 - 哥法象龜屬(Gopherus)

沙漠地鼠陸龜

Gopherus agassizii
德州地鼠陸龜

Gopherus berlandieri
沙漠地鼠陸龜背甲圓隆,後腿短而粗壯,前肢密被鱗甲,形態扁平,便於挖掘,所有的腳趾間都沒有蹼。背甲橢圓形,棕色,類似角質,盾片中央略略泛黃。甲橋發育良好,腋盾單枚。腹甲微黃,沿著盾片的邊緣呈棕色;成體的喉盾遠遠超出背甲。頭小,前部圓,呈茶色,略微泛紅,虹膜黃綠色。前腳和後腳的大小大致相同。雄性的腹甲內凹。沙漠地鼠陸龜會在同一個地區挖掘12個以上不同深度的洞穴,來滿足不同季節需求。還有一點特殊之處,所有的沙漠陸龜牠們膀胱蓄水能力可說是陸龜之最,可度過長達一年的旱季德州地鼠陸龜是四種地鼠陸龜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通常棲息在遍佈仙人掌及耐旱植物的沙漠地區。牠們也是地鼠陸龜中比較不傾向挖掘洞穴的一種.不是利用其他動物的洞穴就是直接棲身在樹叢下的淺坑,牠們與其他地鼠陸龜一樣,非常契合棲地特有的環境和食物,所以要養殖野生個體是比較困難的。地鼠陸龜是非常長壽的爬蟲類,牠們生命週期至少超過60年,在人為環境下也有存活超過一世紀的紀錄,雌龜要達成熟階段通常需要10~15年的時間,而且體型大於雄龜,而雄龜要到達成熟階段性別才會趨於明顯,通常胸甲較突出,而腹甲很明顯的凹陷
【別名】沙漠陸龜、沙漠地鼠龜【別名】德州地鼠龜
【英名】Californian desert tortoise【英名】Texas gopher tortoise
【分佈】美國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分佈】德州南部及墨西哥的戈拉維拉、里昂、塔茂利帕斯三大洲
【習性】以青草,花及仙人掌為食【習性】草食性;以花葉及果實為食
【溫度】25~30℃【溫度】25~32℃
【全長】23~38cm【全長】16~22cm
【濕度】50~80%【濕度】60~7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墨西哥地鼠陸龜

Gopherus flavomarginatus
佛州地鼠陸龜

Gopherus polyphemus
墨西哥地鼠陸龜早期遭到人類大量獵捕而導致幾乎滅絕。其背甲呈淺黃綠色至棕色,頂部平坦,後方較為寬敞,近末端略呈鋸齒狀且色淺。背甲中央盾板及側盾板的環輪中央各有一深色斑點,外緣盾板上亦各具一深色斑點。具頸盾板,尾盾板不分裂。腹甲呈黃色,每一鱗甲帶有一黑點。與其他北美地鼠陸龜一樣,都會利用洞穴躲藏,不過有一點或許很少人知道,所有地鼠陸龜所躲藏的洞穴,百分之80%以上都是雄龜所挖的,事實上雌龜大多都是享受者佛州地鼠陸龜是美國分佈最廣也是最普遍的地鼠陸龜,本地一般稱做哥法陸龜。佛州地鼠陸龜幼龜時期體色近似蘇卡達,但長成後體色趨於黯淡並不出色。背甲顏色呈現黑褐色或黑灰色,其腹甲前端突出超過背甲並且為單一黃色,而雄性腹甲會微凹,雄龜大於雌龜,一般要十五年到二十年才能成年。佛州地鼠陸龜對於濕度非常敏感,人工飼養極容易感染上部呼吸道疾病,這種疾病對於地鼠陸龜是高度感染的疾病,影響範圍包括整個族群,在人工環境飼養下也是最大死因之一
【別名】墨西哥哥法象龜、墨西哥地鼠龜【別名】哥法地鼠龜、佛州地鼠龜
【英名】Bolsen Tortoise【英名】Florida gopher tortoise
【分佈】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分佈】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至東部南卡羅來納至南部佛羅里達州
【習性】草食性;以青草及果實為食【習性】草食性;以花葉及果實為食
【溫度】25~30℃【溫度】15~30℃
【全長】30~50cm【全長】25~36.5cm
【濕度】50~70%【濕度】 60~80%
【保育等級】CITES-I【保育等級】CITES-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7:11 | 只看該作者

陸龜科 - 海角陸龜屬(Homopus)

鸚嘴海角陸龜

Homopus areolatus
伯格海角陸龜

Homopus bergeri
鸚嘴龜是所有陸龜當中體型最小的一種,甚至比餅乾龜還要小上一號。不過習性卻與餅乾龜十分類似,它們平常都在多岩石的區域活動,只要受到驚嚇就立刻躲入岩石縫中,或是岩石底下。最主要活躍於溫暖的早晨,牠們會聚集在陽光底下取暖,當早晨加溫之後,鸚嘴陸龜會變的活躍,積極的探索整個區域以及進食。在進食完畢之後下午陽光慢慢變的炎熱,鸚嘴陸龜會慢慢的安靜下來,牠們不會挖掘躲藏也不會撤退歸巢,牠們寧可庇護在矮小灌木之下伯格海角陸龜背甲呈深棕色或紅棕色,年老個體稍顯綠色,形狀扁平,尾緣光滑。人工飼養之下很少有成功養殖伯格海角陸龜的例子,從納米比亞當地為伯格海角陸龜原棲地,所以他們採用一整年的自然戶外飼養環境,環境中利用岩石及木塊作為裝飾,當然這些岩石及木塊也提供作為伯格海角陸龜重要的僻護所,所以它們必須承受極端的季節變化及降雨和降雪,另外在冬季乾燥期間也會裝設灑水系統
【別名】鷹嘴陸龜、鉤嘴海角陸龜【別名】納瑪海角陸龜、伯格鸚嘴龜
【英名】Parrot-beak cape tortoise【英名】Berger's cape tortoise
【分佈】南非開普海角省南部【分佈】納米比亞及南非沿西海岸
【習性】食物種類基本上以深綠色植物為基礎,包括草食類、菊科、桑科、車前草【習性】食物種類基本上以深綠色植物為基礎,包括草食類、菊科、桑科、車前草
【溫度】20~30℃【溫度】20~30℃
【全長】8~12cm【全長】8~10cm
【濕度】80~90%【濕度】80~9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包蘭格海角陸龜

Homopus boulengeri
卡魯海角陸龜

Homopus femoralis
包蘭格海角陸龜棲息環境被局限於岩石地區,棲地環境相似於斑點海角陸龜、伯格海角陸龜及部分的卡魯海角陸龜。包蘭格陸龜生態資料較為人所不熟知,不過牠們應該活躍於夏季期間。腹甲呈黃色、棕褐色或橄欖色,四肢和尾巴是黃色至淺綠色,雄性有著較長和粗的尾巴卡魯海角陸龜是海角陸龜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喜愛棲息於山區,牠們棲息在南非最冷的禾草南非草原地區冬季降雪是肯定的,它們冬天並不會挖掘洞穴,而是躲藏在石板或者植被之下完全的暴露在冷空氣之中。腹甲呈黃色至橄欖色,其四肢和尾巴是暗黃色與暗粉橙色
【別名】大鸚嘴龜
【別名】卡魯鸚嘴龜
【英名】Boulenger's cape tortoise【英名】Karroo cape tortoise
【分佈】納米比亞及南非沿西海岸【分佈】南非南部的卡魯自然保護區
【習性】食物種類基本上以深綠色植物為基礎,包括草食類、菊科、桑科、車前草【習性】食物種類基本上以深綠色植物為基礎,包括草食類、菊科、桑科、車前草
【溫度】20~30℃【溫度】20~30℃
【全長】8~11cm【全長】12~16.8cm
【濕度】80~90%【濕度】80~9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7:32 | 只看該作者

陸龜科 - 緬甸陸龜屬(Indotestudo)

斑點海角陸龜

Homopus signatus
緬甸陸龜

Indotestudo elongata
斑點海角陸龜堪稱全球最小的陸龜種類;其背甲帶有黑色斑點。在野外典型的行為多半時間都隱藏於遮蔽物之下,大多數最主要的活躍季節為春季,一般秋季或者早春牠們通常會利用早晨溫暖的陽光來進行消化食物,而冬夏兩季都是處於休眠狀態牠們幾乎完全的不活動。建議要成功的飼養牠們必須在環境中盡量仿造野外狀態才有成功的可能,野生的納瑪瓜地斑點陸龜通常在初春時才會發生頻繁的交配行為緬甸陸龜的背甲較寬,成體體色跟西裡貝斯陸龜很相似,幼體背黃褐色,頭頂有對稱的大鱗片,背腹甲淡黃色或灰白色,略帶淺綠色,每一盾片的中間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同心紋明顯,頭部淺綠黃色,四肢粗壯,圓柱形,有爪無蹼,適於陸地行走。雄龜的性別辨認方式則是尾部較粗長,腹甲明顯凹陷,雌龜則相反。習性偏向箱龜類,主要棲息並不喜歡太過明亮的環境,所以環境中設置遮蔽是有必要的
【別名】斑點鸚嘴龜、南非侏儒陸龜【別名】黃頭陸龜、黃頭象龜、細長陸龜
【英名】Speckled cape tortoise【英名】Elongated tortoise
【分佈】南非的開普海角省西部沿岸【分佈】印度東北部至中國廣西、緬甸、寮國至馬來西亞
【習性】食物種類基本上以深綠色植物為基礎,包括草食類、菊科、桑科、車前草【習性】主食植物性的餌料,以植物的莖、葉、果實等為食
【溫度】20~30℃【溫度】20~35℃
【全長】7.5~10cm【全長】25~35cm
【濕度】80~90%【濕度】65~8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印度陸龜

Indotestudo forstenii
特拉凡柯陸龜

Indotestudo travancorica
印度陸龜背甲呈黃色,中央隆起,有少量黑色斑點;腹甲淡黃,前緣較厚,頭頸黃色,頂部有鱗片,上頜鋸齒狀,無頸盾;四肢具鱗片,指趾間無蹼,尾黃而短。這種龜是黃頭陸龜的同屬龜種,所以有些個體很相似,只能由緬甸陸龜有頸盾而印度陸龜沒有來區分。彼此習性相同,都喜歡高溫多濕的環境,西裡貝斯尤其喜歡浸泡在水中。對曬太陽來說倒是比較沒興趣特拉凡柯陸龜被密集的發現在喀拉拉邦的泰裡索地區及喀拉拉邦首府特拉凡柯地區,所以又以地區命名為特拉凡柯陸龜。特拉凡柯陸龜與印度陸龜最主要的辨別方可以由頸盾去區分,基本上印度陸龜並沒有頸盾,而特拉凡柯陸龜則有頸盾,其餘辨別方式就必須參考陸龜型態測量學紀錄,才能得知兩者之間的外觀差異,原則上特拉凡柯陸龜與印度陸龜外觀相差不大
【別名】蘇拉維西陸龜、蘇拉威西陸龜、西裡貝斯陸龜【別名】無
【英名】Celebes tortoise【英名】Tranvancore tortoise
【分佈】分佈於印度西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和哈馬赫拉島【分佈】印度西部至西南部沿岸山脈、卡納塔克及喀拉拉
【習性】雜食性;喜植物性食物【習性】雜食性;以粗纖維的青草為主食,,在配合少量的水果類植物
【溫度】20~28℃【溫度】27~33℃
【全長】15~18cm【全長】20~25cm
【濕度】70~80%【濕度】60~7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7:53 | 只看該作者

陸龜科 - 折背龜屬(Kinixys)

鍾紋折背陸龜

Kinixys belliana
鋸齒摺背陸龜

Kinixys erosa
鍾紋折背陸龜的背甲後半部有典型折背龜的關節可以折合,牠也是折背龜中分佈最廣數量也最大的一種,算是折背龜屬的代表龜種。前腳通常有五趾,有些亞種只有四趾,背甲甲盾為深色邊框,有黃棕色斑紋。雌雄性的區別一樣是以尾巴為主,雄性尾巴粗大,雌性短小,雄性的腹甲有凹陷。鍾紋陸龜雄性的領域性比較強,所以最好只養一隻雄龜,否則在繁殖期會出現比較激烈的對撞衝突齒折背陸龜是所有折背陸龜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其背甲底色為褐色,整個背甲分佈少許黃色斑紋,甲殼外型方面,修長的外型而比較平坦的背甲。而性別特徵與其他陸龜種類無異,雄性尾部粗長。鋸齒折背陸龜有一點特性異於其他陸龜種類,就是鋸齒折背陸龜在水中游泳技巧不亞於箱龜種類,由此可知鋸齒折背陸龜棲地環境溼度高於其他的折背陸龜種類,而牠們居住地也是非洲的純熱帶雨林
【別名】鍾紋陸龜、婁費爾德摺背陸龜、貝氏鉸陸龜【別名】非洲陸龜、非洲折背陸龜、雨林折背陸龜
【英名】Bell's hinge-back tortoise【英名】Serrated hinge-back tortoise
【分佈】中非以南各國,除北非外,分佈遍及整個非洲及非洲海島【分佈】幾內亞、賴比瑞亞、桑及利亞、查德、喀麥隆、剛果及中非共合國
【習性】雜食性;主食牧草、青草、葉、花和果實,以及吃蝸牛、小型昆蟲和動物的屍體等【習性】雜食性;會食昆蟲、香蕉、葉菜、腐屍、蘑菇、蝸牛、西紅柿及多種水果瓜類植物
【溫度】20~29℃【溫度】25~30℃
【全長】18~22cm【全長】16~32cm
【濕度】60~70%【濕度】90~10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荷葉摺背陸龜

Kinixys homeana
洛帕蒂折背陸龜

Kinixys lobatsiana
荷葉摺背陸龜與鋸齒摺背陸龜最主要的區分方式,可以由第五塊背甲差異去區分,很明顯的荷葉摺背陸龜背甲第五塊是垂直90度向下彎的,而鋸齒摺背陸龜背甲第五塊則成弧形向下彎,沒有極端的90度垂直外部特徵,不過生活在雨林之中的這兩種摺背陸龜,不管食性也好,還是習性特徵,甚至於分佈區域都有相當程度的重疊,基本上可以確定的牠們是兩種不同種類的陸龜洛巴蒂摺背陸龜、莽原摺背陸龜、鍾紋摺背陸龜這三種折背陸龜,如由外型區分是非常難辨認的。帕蒂折背陸龜資料是非常少,而且並沒有完整的研究資料。洛巴蒂是指波札那洛巴蒂地區,也因此而得名,基本上飼養環境與納塔爾摺背陸龜及鍾紋折背陸龜飼養方式及野外條件相差不遠,因此可以比照乾燥陸龜種類飼養模式即可,至於牠們孵化條件也應該與其他摺背陸龜相差不遠
【別名】荷葉陸龜【別名】葉狀鍾紋折背陸龜
【英名】Home's hinge-back tortoise【英名】Lobatse hingeback tortoise
【分佈】幾內亞、賴比瑞亞、桑及利亞、查德、喀麥隆、中非共合國【分佈】波札那、南非
【習性】雜食性;包括昆蟲、香蕉、葉菜、腐屍、蘑菇、蝸牛、番茄及多種水果瓜類植物【習性】雜食性;包括昆蟲、香蕉、葉菜、腐屍、蘑菇、蝸牛、番茄及多種水果瓜類植物
【溫度】23~27℃【溫度】24~29℃
【全長】15~20cm【全長】18~20cm
【濕度】70~75%【濕度】60~6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納塔爾折背陸龜

Kinixys natalenisis
莽原摺背陸龜

Kinixys speki
納塔爾摺背陸龜,顧名思義牠們最主要分佈為南非東南海角省份納塔爾省。其分佈的地區是南非政府以規劃為多處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棲息地大多為半沙地質,棲息地包括一望無際的灌木叢林及海岸沙丘林地。環境氣候多變化,所以如遭遇到異常氣候,納塔爾折背陸龜趨於本能會躲藏洞穴以便順利度過異常氣候。牠們在野生環境所食用的食物異於分佈於雨林中的鋸齒折背陸龜,它們大多以雜草嫩葉為主食,所以在人工飼養環境也最好避免餵食高蛋白的食物洛巴蒂摺背陸龜、莽原摺背陸龜、鍾紋摺背陸龜這三種折背陸龜,如由外型區分是非常難辨認的經常被混淆,不過野生環境相差不遠,飼養條件上與鍾紋折背陸龜及納塔爾折背陸龜相差無幾。莽原摺背陸龜英文名稱是指大草原的意思,科學用詞意思為莽原,所以又稱為莽原摺背陸龜,棲地當然以大草原為主。
【別名】壘包陸龜、壘包折背陸龜【別名】斑紋摺背陸龜
【英名】Natal hinge-back tortoise【英名】Savanna hinge-back tortoise
【分佈】南非東南海角的納塔爾省【分佈】南非東北地區、史瓦濟蘭、波扎那、辛巴威
【習性】雜食性;包括昆蟲、香蕉、葉菜、腐屍、蘑菇、蝸牛、番茄及多種水果瓜類植物【習性】雜食性;包括昆蟲、香蕉、葉菜、腐屍、蘑菇、蝸牛、番茄及多種水果瓜類植物
【溫度】24~30℃【溫度】24~29℃
【全長】15~15.5cm【全長】16~20cm
【濕度】60~65%【濕度】60~65%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2 14:38:16 | 只看該作者

陸龜科 - 扁龜屬(Malacochersus)陸龜科 - 凹甲陸龜(Manouria)

餅乾龜

Malacochersus tornieri
棕腿凹甲陸龜

Manouria emys emys
不論從外型或是個性上來看,餅乾龜都不像陸龜。在陸龜中牠們算是異類,龜殼扁平像被踩過一樣,受驚時也不像一般陸龜縮入殼中,而是拚命逃入縫隙中躲藏。因此餅乾龜是所有陸龜中行動最敏捷的也是最會攀巖的高手,在原產地餅乾龜可以輕易爬上懸崖峭壁,飼養這種陸龜的場所一定要注意防逃措施。即使是成龜,餅乾龜的外殼仍然保持與幼龜同樣的柔軟和彈性,所以牠們可以擠進比身體小的縫隙,然後撐起外殼上下頂住,任何動物都無法將牠們拉出來靴腳陸龜通常被認為是世界第四大陸龜。在大陸型陸龜中,牠的體型僅次於蘇卡達陸龜,屈居第二。棕腿凹甲陸龜為靴腳陸龜的亞種之一,其背甲為褐色,喉盾較大且超過背甲前緣,胸盾向左右外擴而未相互連接。後腿上長著十分巨大而尖銳的節結狀鱗片。牠們喜歡隱蔽的地方,同樣地雨霧往往能刺激牠們的食慾。靴腳陸龜喜歡在微光下活動,通常都在早晨和傍晚出動,但也可能有人會看到牠們在涼爽的白天出來曬背,或是四處漫步
【別名】薄餅龜、非洲軟甲陸龜【別名】棕靴陸龜
【英名】Pancake tortoise【英名】Burmese brown tortoise
【分佈】非洲大陸東部的肯亞及坦桑尼亞【分佈】泰國南部至印度尼西亞地區
【習性】完全草食性;會吃野草樹葉、車前草、麥草、苜蓿、葡萄葉、桑葉、榆樹葉、菜葉,胡瓜、南瓜等【習性】以草食為主,一般青草蔬果等都能接受
【溫度】24~35℃【溫度】20~29℃
【全長】15~18cm【全長】40~50cm
【濕度】40~70%【濕度】60~8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黑腿凹甲陸龜

Manouria emys phayrei
凹甲陸龜

Manouria impressa
黑腿凹甲陸龜為靴腳陸龜的亞種之一,其背甲為黑色,喉盾小而且未超過其背甲前緣,兩側胸盾相互連接。後腿上長著十分巨大而尖銳的節結狀鱗片。黑靴幼體背甲啡啡紅紅雖然跟棕靴顏色相似,但背甲仍是偏向黑色,當牠成長漸漸可以分得出來。牠屬於亞洲大陸的古老物種,一個賦有神話色彩的龜,其龐大的身體,幽黑的甲殼,四肢披滿粗大而堅硬的鱗片,而頭上鱗片與蛇身鱗片極為相似,中國古代以「四神獸」代表四方,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玄武即為龜蛇合體,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因其背甲盾片略為凹陷故而得名,是屬於較原始的一種陸龜,但由於不斷被捕捉、販賣、宰殺,數量日趨減少。凹甲陸龜前額有對稱的大鱗片,前額鱗2對,背甲的前後緣呈強烈鋸齒狀,背甲中央凹陷,故得名凹甲陸龜。臀盾2枚身體背部黃褐色,腹甲黃褐色,綴有暗黑色斑塊或放射狀紋。它的背甲與腹甲直接相連,其間沒有韌帶組織,四肢粗狀,圓柱形,有爪無蹼。雄性背甲較長且窄,洩殖肛孔距腹甲後邊緣較遠;雌性背甲寬短,尾不超過背甲邊緣或超出很少,洩殖肛孔距腹甲很近
【別名】黑靴陸龜【別名】山龜、龜王、麒麟陸龜
【英名】Burmese black tortoise【英名】Impressed tortoise
【分佈】泰國南部至印度尼西亞地區【分佈】中國南部、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
【習性】以草食為主,一般青草蔬果等都能接受【習性】植食性;偏好水果類食物
【溫度】20~29℃【溫度】15~25℃
【全長】50~60cm【全長】25~31cm
【濕度】60~80%【濕度】70~80%
【保育等級】CITES-II【保育等級】CITES-II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聯繫我們|香港龜友論壇

GMT+8, 2024-4-25 17:03 , Processed in 0.0727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