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強調,從來不鼓勵夜遊螢火蟲熱門地點,除非是有管理,像參觀米埔般,否則一窩蜂的觀賞必造成滋擾。
見一點光 團友輪流拍照
劉續指,生態導賞團還好,看不到螢火蟲,還可以觀賞蛙、蛇和蝎子等;但旅行社標榜螢火蟲,要「交差」,結果只見一點螢光,已急急捉着給團友輪流拍照。
麥肇峰解釋,螢火蟲的複眼有感光功能,無論是電筒或閃光燈,足以閃到牠們失明。他說:「每一閃就好像刺牠們一刀!」劉也坦言,夜間若不用閃光燈,肯定甚麼都拍不到,一般會建議參加者下次有腳架等合適器材才拍照,而且會帶備之前拍到的螢火蟲靚相送給團友,便不怕沒照片留念。
缺乏管理 踩石恐殺蟲卵
人來人往也是螢火蟲的致命傷,麥肇峰說遊人行過石頭,踩過青苔,可能正正是螢火蟲產卵的地方,蟲卵隨時都被踩死了。
劉又指,暑假無節目,家長覺得賞螢團好,但常見小朋友不耐煩,過程中嘮叨着甚麼時候走。
但他認為,志不在賞螢,相比日日獃在家中,生態團是很好的親子活動。